食品资讯微信
食品资讯微博
最新搜索:
 
 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食品资讯 » 权威发布 » 农业农村部 » 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第0827号(农业水利类076号)提...

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第0827号(农业水利类076号)提案答复的摘要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时间:2021-08-22 09:04 来源:农业农村部 原文:
核心提示:对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第0827号(农业水利类076号)提案答复的摘要。
  一、关于夯实粮食生产基础
 
  近年来,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部署,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基础建设,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。一是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。2017年,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、自然资源部,指导各地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(简称“两区”)划定工作。目前,已完成10.58亿亩划定任务,并基本完成了上图入库,落实到地块。2020年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防止耕地“非粮化”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》,提出各地要以粮食生产功能区为重点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,相关农业资金向粮食生产功能区倾斜,优先支持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目标作物种植。二是调整优化粮食结构。2021年,农业农村部启动种植业“三品一标”提升行动,积极调整优化粮食生产结构,发展优良食味稻米、优质专用小麦、高油高蛋白大豆、双低双高油菜等。财政部会同有关部委实施优质粮食工程,继续支持地方做好市场化购销工作,实行优质优价,引导粮食生产结构调优调适。三是加强农机装备研发推广。农业农村部推动建设了一批农机化重点实验室、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,支持其与具有创新能力的农机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,加强大中型、智能化、复合型农机研发力度。同时,实施农机购置补贴,大力发展以农机合作社为主导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,加大智能化、复合型农机推广力度。下一步,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将不断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,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,增强农机装备创新能力,夯实我国粮食安全基础。
 
  二、关于强化要素保障水平
 
  近年来,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聚焦解决种粮“人”、“地”、“钱”问题,强化政策支持,提升粮食生产保障水平。一是加强种粮农民培养。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,对种粮家庭农场主、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培训,提升农民种粮素质和职业能力。实施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计划,面向农村“两委班子”成员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、农业技术人员、返乡农民工等,培养一批粮食生产专业型人才。二是完善设施农业用地政策。2019年,自然资源部、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《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》,明确将设施农业用地纳入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范围,允许使用一般耕地,不需落实占补平衡,有效解决设施用地面临的新情况和需求。2021年,自然资源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农业农村部印发《关于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通知》,提出拓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途径,大力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,优化用地审批和规划许可流程,保障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合理用地需求。下一步,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将强化要素保障,加大政策投入,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。
 
  三、关于提高防灾减灾能力
 
  近年来,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。一是强化监测预警。2019年,应急管理部印发《关于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制度的意见》,推进分级综合监测预警制度落实和工作开展,与自然资源、水利、气象农业等部门建立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会商研判机制。农业农村部构建了部–省–地市–县四级信息采集和反馈系统,在600个农情田间定点监测县实现灾情数据实时监测,每年发布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和防御通知100多期(次),提高了灾害风险防范预警能力。二是强化物资储备。2021年,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受灾地区储备种子、化肥、农药等救灾物资,及时安排调剂调运,支持农业防灾减灾和灾后生产恢复,减少各地因灾损失。三是强化指导服务。农业农村部每年组织专家制定分区域、分作物、分灾种科学抗灾技术指导意见,在关键农时季节,组派农技人员开展技术咨询和巡回指导服务,评估灾情影响,促进防灾减灾措施落实。下一步,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将不断完善监测预警机制,加快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,努力减轻灾害影响和损失,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赢得主动。
 
  感谢您对我部工作的关心,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。
日期:2021-08-22
 
    分享到新浪微博
 
[ 食品资讯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 
 
 
推荐图文
188bet滚球游戏 资讯部  电话:0535-2122172  传真:0535-2129828   邮箱:news@foodmate.net   QQ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